惡靈古堡系列(日語:バイオハザード,BIOHAZARD、英語:Resident Evil)又譯生化危機系列[1]是由日本卡普空公司推出,以恐怖与第三人称射击為主要内容的電子遊戲作品系列。除電子遊戲外,還衍生出漫畫、小說、電影、音樂劇等改編作品。
截至2014年9月30日,系列的游戏作品總銷量已达到了6200万套[2]。截至2015年3月,系列共發售了10款本篇遊戲作品[3]。
歷史[]
生化危機系列第一款作品於1996年在PlayStation主機上推出。遊戲上市後在銷售和評價方面表現良好,開創恐怖遊戲先河。1998年卡普空推出續作生化危機2,並成為巔峰之作。緊接著1999年推出生化危機3。Dreamcast主機的推出,使畫面表現有更多的發揮,而本系列的外傳作品生化危機 聖女密碼於2000年在Dreamcast主機上推出,原本是該平台的獨佔作品,並將全系列向Dreamcast移植,但於2001年卡普空在將遊戲內容加強後,重新推出了《生化危機 聖女密碼完全版》,並同時推出Dreamcast和PlayStation 2版本。
雖然卡普空曾經表示下一部本篇作品會在PlayStation 2上推出,但系列創始者和製作人三上真司決定讓《生化危機》系列成為任天堂GameCube主機的獨佔作品。因此接下來的三款遊戲在發行時僅推出GameCube版本,分別為:《生化危機》一代的重製版、《生化危機0》(原本預計在任天堂64主機上推出),以及《生化危機4》。此外卡普空也將之前在其他平台推出的系列作品移植到GameCube上。一代的重製版和《生化危機0》在2002年推出。雖然任天堂之間有獨佔作品協議,但卡普空還是在PlayStation 2上推出了幾款與主要系列無關的附加作品(spinoffs)。GameCube的《生化危機4》於2005年上市,但是不久後卡普空還是宣佈將會推出PlayStation 2版本,並在加入新要素後於同年上市[4]。另外,Windows的移植版在2007年5月推出,而採用動作感測方式操縱的Wii版本則在同年的6月上市。
系列的誕生[]
當初任職於卡普空第四開發部的三上真司,在負責新進人員教育期間的空檔,決定著手製作一款恐怖冒險遊戲。主題是「盡量避免在畫面上顯示計量表,希望能有電影般的恐怖感」[5]。在剛開始的半年內,三上一直是獨自進行遊戲的開發,之後和同公司負責製作《甜蜜的家》(スウィートホーム,Sweet Home。被認為是《生化危機》系列原形的角色扮演遊戲)的團隊合作,慢慢的發展遊戲計畫,也加入了一些《甜蜜的家》之中的表現要素,例如「開門」等。在開發初期原本計畫將遊戲背景以即時運算的3D表現,但由於硬體能力的限制(PlayStation),因此最後改成使用靜態的單張背景畫面。而這樣的改變也讓遊戲更具有電影般的恐怖感。最後作品終於在1996年3月於PlayStation上推出,創造了百萬套銷售記錄。
平台的變遷[]
幾乎所有主要的遊戲主機上都曾推出過《生化危機》系列的作品,而卡普空也曾兩度宣佈將單一作品或整個系列定為某款主機的獨佔作品。
《生化危機 聖女密碼》原本預計在世嘉土星主機上推出,製作人三上真司在1998年宣佈將改為在Dreamcast平台上繼續開發,並和世嘉(Sega)合作,於2000年2月發售。由於卡普空僅負責《聖女》的美術設定和系統監督,實質的開發工作是由世嘉的子公司「Nextech Corporation」負責,因此《聖女》僅會在Dreamcast上發行。開發過程中三上也決定將二代和三代移植到Dreamcast上。
后来因为该作的销量不如理想,因此卡普空希望能將《聖女》移植到其他平台上。但由於之前和世嘉的獨佔作品協議,因此卡普空在加入了10多分钟的新剧情动画之后,重新在Dreamcast和PlayStation 2上推出《聖女密碼完全版》。
不久之後,由三上真司親自和任天堂的首席遊戲設計師宮本茂達成協議,發表了生化危機系列在GameCube主機上的獨佔遊戲計畫(此计划的代号被称作“rebio”),包括重新製作《生化危機》一代、將《生化危機0》的平台由Nintendo 64改為GameCube、推出新作《生化危機4》,以及發行前作的移植版本。
rebio计划:
rebio仅代表这个计划的代号,两款产品成品名称仍然为《生化危机0》和《生化危机》。
由于重制的《生化危机》复刻版(Game Cube《生化危机》)发售之后,这个计划代号便浮出水面,所以更多的人以为这个代号是为Game Cube《生化危机》设立的,而事实上《生化危机0》也是这一计划的重要角色。
重製的《生化危機》於2002年3月發售,遊戲沿用了PlayStation版的故事基礎,大幅改善貼圖及光源效果,並重新設計人物及場景。遊戲推出後,全球的銷售量超過120萬套,讓卡普空對於整個獨佔計畫和接下來要發售的《生化危機0》充滿信心。
《生化危機0》在2002年11月推出後銷售不如預期,發行首日僅售出12,000套。卡普空開始擔心續作《生化危機4》的銷售量,並且重新考慮將系列作品轉換平台的可能[6]。但製作人三上真司並未因此而放棄支持GameCube,相反的他更積極的投入製作更多GameCube的遊戲作品,包括《P.N.03》、《红侠乔依》、《杀手7》及之後終止開發的《死亡鳳凰》(Dead Phoenix)。但最後由於《P.N.03》銷售嚴重失敗,在2004年三上真司決定重新擔任《生化危機4》的監督,並且大幅更改四代的系統。
其後,由於卡普空業績下滑,加上GameCube主機和《生化危機0》的銷售數字未如理想,因此卡普空希望三上真司放棄《生化危機》的GameCube獨佔計畫,但三上表示反對。2004年11月1日,《生化危機4》GameCube版本發售約兩個半月前,卡普空在未得到三上真司的同意下,宣佈預計將《生化危機4》移植到PlayStation 2上[4],破壞了與任天堂之間的協議,同時決定三上真司不會擔任移植版本的遊戲監督,改由松下邦臣負責,並由稻船敬二擔任執行製作人。之後三上離開第四開發部,被降職至卡普空全資擁有的四叶草工作室,自此不再負責《生化危機》系列的開發。
後三上真司時代[]
在三上真司離開卡普空之後,竹內潤接手《惡靈古堡5》的初期策劃及開發,遊戲开始被加入更多的動作冒險成分。雖然《惡靈古堡5》发售之后,其銷量是《惡靈古堡系列》的一个新高,不過系列前制作人三上真司仍然表示不會去玩这款作品,并且以「失望」來评价此作。他同时強調《生化危机》系列必须加入更多的创新,才能真正地发展下去。
《惡靈古堡6》的開發工作不再由竹內潤负责,而转由小林裕幸負責。
遊戲列表[]
本篇[]
中文名稱 | 日文標題 | 英文標題 | 年份 | 原始平台 | 移植平台 |
---|---|---|---|---|---|
生化危機 | バイオハザード | Resident Evil | 1996年 | PS | PC、SS、NDS |
生化危機2 | バイオハザード2 | Resident Evil 2 | 1998年 | PS | PC、N64、DC、NGC |
生化危機3 | バイオハザード3 LAST ESCAPE | Resident Evil 3: Nemesis | 1999年 | PS | PC、DC、NGC |
生化危機 聖女密碼 | バイオハザード CODE: Veronica | Resident Evil: Code Veronica | 2000年 | DC | PS2、NGC、PS3、XBox 360 |
生化危機 重製版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リメイク版】 | Resident Evil Remake | 2002年 | NGC | Wii |
生化危機0 | バイオハザード0 | Resident Evil Zero | 2002年 | NGC | Wii |
生化危機4 | バイオハザード4 | Resident Evil 4 | 2005年 | NGC | PS2、PC、Wii、iOS、PS3、XBox 360、PS4、XBox One [7] |
生化危機5 | バイオハザード5 | Resident Evil 5 | 2009年 | PS3、XBox 360 | PC、PS4、XBox One |
生化危機 啟示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リベレーションズ | Resident Evil: Revelations | 2012年 | 3DS | PS3、XBox 360、 Wii U、PC |
生化危機6 | バイオハザード6 | Resident Evil 6 | 2012年 | PS3、XBox 360 | PC、PS4、XBox One |
生化危機4 終極HD | バイオハザード4 HD | Resident Evil 4 Ultimate HD Edition | 2014年 | PC | 無 |
生化危機 重製版HD | バイオハザード HD | Resident Evil HD Remaster | 2015年 | PS3、XBox 360、PS4、XBox One、PC | 無 |
生化危机 启示录2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リベレーションズ 2 | Resident Evil: Revelations 2 | 2015年 | PS3、XBox 360、PS4、XBox One、PC | PSV |
生化危機0 HD | バイオハザード0 HD | Resident Evil Zero HD Remaster | 2016年 | PS3、XBox 360、PS4、XBox One、PC | 無 |
生化危機7 | バイオハザード7 レジデント イービル | Resident Evil 7 biohazard | 2017年 | PS4、XBox One、PC | 無 |
- 《生化危機5》是系列本篇的新作,已於2009年3月5日在日本同時推出PlayStation 3及XBOX 360版本,北美版為2009年3月13日,PC版預計在2009年9月17日在日本推出。生化危機5是首度支援連線雙人合作過關的正篇故事,而傭兵模式中還支援分屏的形式供2位玩家協力挑戰。[8]
三上真司不负责本作,表示自己并不会去玩该游戏,并称其剧本为“一个失败的创作”。
- 《惡靈古堡 6》PlayStation 3和XBox 360版本的發售日為2012年10月4日,PC版的發售日為2013年3月22日。
外傳及衍生作品[]
中文名稱 | 日文標題 | 英文標題 | 年份 | 原始平台 | 移植平台 |
---|---|---|---|---|---|
生化危機 槍下遊魂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ガンサバイバー | Resident Evil: Survivor | 2000年 | PS | PC |
槍下遊魂2 生化危機 聖女密碼 | ガンサバイバー2 バイオハザード CODE:Veronica | Resident Evil: Survivor2 Code Veronica | 2001年 | 大型電玩 | PS2 |
槍下遊魂4 生化危機 英雄不死 | ガンサバイバー4 バイオハザード HEROES Never Die | Resident Evil: Dead Aim | 2003年 | PS2 | 無 |
生化危機外傳 | バイオハザードGAIDEN | Resident Evil Gaiden | 2001年 | GBC | 無 |
生化危機 逃出生天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アウトブレイク | Resident Evil Outbreak | 2003年 | PS2 | 無 |
生化危機 逃出生天 File2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アウトブレイク FILE2 | Resident Evil Outbreak File #2 | 2004年 | PS2 | 無 |
生化危機 安布雷拉編年史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アンブレラ・クロニクルズ | Resident Evil: The Umbrella Chronicles | 2007年 | Wii | PS3 |
生化危機 黑暗面編年史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ダークサイド・クロニクルズ | Resident Evil: The Darkside Chronicles | 2010年 | Wii | PS3 |
生化危機 傭兵 VS.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ザ・マーセナリーズ VS. | Resident Evil: Mercenaries VS. | 2011年 | iPhone、iPad[9] | 無 |
生化危機 傭兵 3D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ザ・マーセナリーズ 3D | Resident Evil: The Mercenaries 3D | 2011年 | 3DS | 無 |
生化危机 浣熊市行动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オペレーションラクーンシティ | Resident Evil: Operation Racoon City | 2012年 | PS3、XBox 360、PC | 無 |
生化危机 安布雷拉军团 | バイオハザード アンブレラコア | Umbrella Corps | 2016年 | PS4、PC | 無 |
- 註:《槍下遊魂3》是以《恐龍危機》為題材的遊戲,所以不包含在生化危機系列之中。
- 惡靈古堡 保護傘編年史
- 《惡靈古堡 保護傘編年史》是一款僅在Wii平台推出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07年11月15日發售。故事主要以零代、一代以及三代為藍本,遊戲將會拼湊關於保護傘公司(Umbrella)的故事,解開隱藏其後的謎題。後來與《惡靈古堡 黑暗面編年史》以高畫質移植到PS3平台,在2012年6月28日發售。
- 生化危機 黑暗面編年史
- 《生化危機 黑暗面編年史》是延續《生化危機 安佈雷拉編年史》的一款Wii平台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10年1月14日發售。故事基礎以生化危機系列的歷史劇情和《黑暗面編年史》的獨創劇情為主。主要是補完二代和聖女密碼的故事。後來與《生化危機 安佈雷拉編年史》以高畫質移植到PS3平台,在2012年6月28日發售。
- 《生化危機 啟示》是針對任天堂3DS平台所開發的全新新作,是正統的《生化危機》系列作品。而本作是生化危機系列中,首度3D化的作品,也是回歸系列作品原點風格的作品。其開發引擎為「MT FRAMEWORK Mobile」,可發揮3DS的硬體效能,達到家用機畫面的表現。後來以高畫質移植到PS3、 XBox 360、 Wii U、PC平台,在2013年5月21日發售。
- 生化危機 傭兵 3D
- 《生化危機 傭兵 3D》以系列作品的「傭兵模式」為主軸,玩家將操作系列登場角色,在改編自《生化危機4》與《生化危機5》的關卡中,盡可能在時間限制內打倒最多的敵人或達成目標來獲得高分。另外還支援以無線通信和Wi-Fi通信進行雙人合作。遊戲操作方式承襲既有傭兵模式加以改良,包括可以邊移動邊射擊以及額外的觸控螢幕功能。本作所使用的引擎同為「MT FRAMEWORK Mobile」。此外,本作包含了《生化危機 啟示》的體驗版本。
衍生媒体[]
電影系列[]
- 《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2002年)
- 《生化危机2:启示录》(Resident Evil: Apocalypse)(2004年)
- 《生化危机3:灭绝》(Resident Evil: Extinction)(2007年)
- 《生化危机4:陰陽界》(Resident Evil: Afterlife)(2010年)
- 《生化危机:惩罚》(Resident Evil: Retribution)(2012年)
- 《惡靈古堡:最终章》(Resident Evil:The Final Chapter) (2017年)
動畫電影[]
- 生化危機:惡化(バイオハザード ディジェネレーション,Resident Evil:Degeneration)(2008年)
- 生化危机:诅咒(バイオハザード ダムネーション,Resident Evil:Damnation)(2012年)
- 生化危机:血仇(バイオハザード ヴェンデッタ,Resident Evil:Vendetta)(2017年)
舞台劇[]
- 《MUSICAL BIOHAZARD ~VOICE OF GAIA~ 》(ミュージカル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ヴォイス・オブ・ガイア〜)(2016年)[10]
世界觀[]
生化兵器(B.O.W)[]
- 病毒
- 始祖病毒
- 爱德华·阿修佛德与奥斯華·E·史賓瑟發現的古老病毒,令感染者具有復活的能力,如威斯卡。
- T-病毒
- 威斯卡與柏金的師傅,研究所所長馬卡斯將始祖病毒與水蛭基因融合,開發出T病毒。是一種能使受感染者“加速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病毒,即產生變異。由於T病毒難以控制,以人類為例,過度增生使之迅速死亡並逐漸腐爛,病毒同時亦以在腦中產生微小電流使屍體繼續活動。所以要殺死被感染者,只能破壞其的頭部或脊椎,讓電流無法再控制神經。剛開始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無異,但會隨著時間加重,例如從發燒到皮膚脫落,一般人感染後死亡時間差異相當大,幾分鐘到幾天內發病而亡都有可能,進而成為殭屍,可經由血液、水等等液體傳播,亦有空氣傳染,只是速度不快。
- G-病毒
- 是由威廉·柏金从第一女实验體中提取研究出现的恶魔产品。能短時間內改变感染者的DNA使感染者在数亿年间才能完成的进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完成,通過寄生活體使感染者逐步變異,在短時間內即能變成暴君級怪物。G病毒更渴求繁殖,而非T病毒的進食,威廉注射G病毒後不斷尋找女兒雪莉·柏金。
- 聖女病毒(T-維羅妮卡)
- 艾莉西亞將始祖病毒與蟻后及植物基因融合並注入體內,再將自己冰封15年,蘇醒後能完全控制病毒。而病毒直接注入而沒有雪藏15年的話,則只能變成如史蒂夫、亞歷山大的怪物。
- TG結合病毒
- 在惡靈古堡:生存者4中,摩菲斯因部下在太平洋某豪華客輪上搶奪T病毒,加上自己被中國探員鳳玲用手榴彈炸傷。因此他將T.G病毒同時注入體內,和以往生化武器的不同點,除了強悍敏捷的肉體外,具備著非物理性的特殊能力,可在身旁形成一層難以擊穿的電磁屏障,任何具有實體的子彈進入此範圍便會粉碎,只有更強力的電壓才能突破這道防護。而且不論任何雄性生物被注入TG病毒都將成為雌性。在生存者4中的T091也是注入TG病毒,和以前暴君不同點在於巨爪已被鏈爪取而代之。
- 衔尾蛇病毒
- 威斯卡以始祖病毒為基礎再利用吉兒體內的強力抗體降低其毒性研發而成的病毒
- 深淵病毒(T-阿比斯)
- 在生化危机启示录出现,在超深海层发现了一种狩猎采集型的新品种深海鱼。在这种鱼体内,发现了鱼类病源病毒——深渊“The Abyss”。在和T病毒融合后,开发了具有威胁性的海洋性病毒兵器“T-Abyss”。
- C-病毒
- 于生化危机6中出现,由“家族”成员德雷克·C·西蒙斯的女研究员卡拉·拉達梅斯开发完成。C病毒的感染途径有两种,呼吸道感染和注射。前者会形成殭屍,而后者则会成为吉瓦弗(J'avo)。
- 強化型 C-病毒
- 在获得杰克·穆勒和雪莉·柏金的研究成果后,卡拉进一步强化了C病毒,并对西蒙斯和自己使用,剩余的一支则被BSAA队员皮尔斯·奈文斯用于自己身上。
- 恐懼病毒(T-福波斯)
- 由愛丽克丝·威斯卡在安布雷拉CEO奥斯華·E·史宾瑟CEO死后研发的一种T病毒变异株。
組織[]
注釋[]
- ↑ 由於美國紐約有一個樂團取名 Bio Hazard 並註冊了該名稱,因此生化危機系列幾乎所有海外版的相關產品都改稱為 Resident Evil,但在中國、香港采用日本原名生化危機(BIOHAZARD)。台灣獨自稱作惡靈古堡。
- ↑ Gamesindustry,[1]。2014年12月15日引用。
- ↑ 10款本篇作品,按發售時間先後順序,依次為:1、2、3、Code: Veronica、0、4、5、Revelations、6、Revelations 2
- ↑ 4.0 4.1 2004年11月1日,《生化危機4》將發行PS2版,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2007年8月19日引用。
- ↑ 原文為:画面のパラメーター表示を極力排除した、映画的な恐怖
- ↑ 2002年2月7日,CAPCOM談「生化危機」動向,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2007年8月19日引用。
- ↑ Ipad版生化危机4截图赏图库_新浪游戏_新浪网
- ↑ 佣兵模式再登場《Bio Hazard5》通關隱藏要素公佈,新浪遊戲,2009年3月5日
- ↑ http://www.capcom.co.jp/iphone/biovs/index.html バイオハザード マーセナリーズVS. for iPhone/iPod touch
- ↑ 惡靈古堡 音樂劇 中文公式網頁
外部連結[]
- 生化危機系列官方網站
- (英文)生化危機系列官方網站
|